近日,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在官网公布了关于《广州市自然保护地规划(2023-2035年)》(以下简称《规划》)向公众征求意见的公示。(5月14日《南方都市报》)
自然保护地是生态建设的核心载体、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、美丽中国的重要象征,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居于首要地位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“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,目的就是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,保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,保护生物多样性。”这为自然保护地建设指明了方向和路径。
广州地处南岭山地向珠江口的过渡地带,山、水、林、田、湖、海等自然资源禀赋深厚,自然保护地面积较大。目前,全市已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地89处,自然保护地总面积占广州市国土面积的14.8%。立足广州自然保护地现状的资源本底,《规划》指出广州将构建形成“北屏、中环、南片”的自然保护地空间布局。这一远景规划坚持“尊重自然、顺应自然、保护自然”和“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”的发展理念,衔接广州生态空间格局和城市发展格局,全局统筹、系统构建、意义深远。
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。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,自然保护地既有助于构建区域绿色生态屏障、提升区域生态环境品质,又有助于促进广州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、助力乡村振兴发展。广州将花都—从化—增城北部山脉、花都湖—海珠湿地—南部滨海及海岸带红树林、从化温泉—白水寨—白云山—莲花山等全市生态区域重要、生物多样性丰富、自然景观独特的区域、重要生态屏障和重要生态节点纳入到自然保护地中,形成了自北部生态涵养-中部城市森林-南部沿海防护的自然保护地空间格局,为全市自然资源保护夯实了基础,筑牢了根基。
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,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。当前,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,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和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,在自然保护地发展方面持续发力、久久为功,就是做好民生服务,实现民生幸福。近年来,华南国家植物园在广州市正式揭牌、海珠湿地成功入选国际重要湿地名录、广州PM2.5继续在国家中心城市中保持最优、全市造林与生态修复4.1万亩……广州在自然环境保护上屡屡出新,带给市民切切实实的幸福感。
一水护田将绿绕,两山排闼送青来。建设生态屏障,推动自然保护地高质量发展,关键还在于落地落实,严守生态底线,做到应保尽保,平衡好城市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,才能让绮丽山川、平畴沃野给予城市自然财富、社会财富和经济财富,让自然资源演变为城市发展空间所在、优势所在和潜力所在。 (庹亚男)
来源:广州日报